“打造公共數據訓練基地,推動語料庫共建共享,賦能人工智能應用”“發揮公共數據引領作用,加快在交通等領域形成開放互聯、高效流通的城市可信數據空間”……8月11日,北京市發布《關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而在智能汽車發展中,數據正在成為行業的“金礦”,所以,《意見》也將為汽車業帶來諸多利好。
數據成為競爭要素
當前,在汽車等領域的數字化浪潮中,數據已然成為驅動產業變革與創新的核心要素。而《意見》無疑為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機遇。
《意見》提出,要夯實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基礎、暢通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渠道、加強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服務能力、釋放數據要素市場創新活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健全工作機制等。行業人士認為,《意見》緊密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這一核心目標,精心謀劃,提出了多達20條具體舉措,從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出發,全面涵蓋了數據目錄管理、質量提升、共享開放、授權運營等關鍵環節,構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數據治理與開發利用體系,將為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也為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實質性的利好。
從行業視角看,《意見》為汽車業從技術創新到產業鏈重塑,從數據要素型企業崛起到安全合規提供了保障,將全方位推動汽車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具競爭力的方向邁進。
《意見》提出,優先在交通領域推動高價值數據開放。這一舉措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注入了強大動力。交通流量、道路實時狀態、信號燈配時等動態數據,對于車企構建“車-路-云”一體化協同至關重要。
數據帶來的利好,將呈現于多個場景。其中,通過接入城市級交通數據平臺,車企能夠獲取海量的實時交通信息,從而優化自動駕駛算法訓練。當車輛行駛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結合路口擁堵數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提前調整導航策略,避開擁堵路段,為用戶節省出行時間。在停車場場景中,利用停車場空位數據,車輛能夠實現自動泊車,大大提升了用戶的停車體驗。這些基于實時數據的功能優化,不僅提升了駕駛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為L3級以上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有關專家指出,目前,L3級自動駕駛在部分高端車型上已有應用,但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還需解決諸多技術和法規問題。而《意見》提出的數據開放政策,為車企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驗證和優化機會,有望加速L3級以上智能駕駛功能的普及。
依托政務數據與消費數據的融合,車企在用戶畫像與場景化服務升級方面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車主的駕駛習慣、維修記錄、保險信息等數據,能夠幫助車企構建全面而精準的用戶畫像。針對高頻長途駕駛用戶,車企可以優化座椅舒適性配置,采用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配備座椅按摩、通風、加熱等功能,讓用戶在長途駕駛中也能保持舒適。對于新能源車主,結合充電樁位置數據和電池健康管理數據,車企可以提供充電樁位置預測服務,根據車輛的行駛路線和電量情況,精準推薦沿途的充電樁,并實時監測電池健康狀態,提前預警潛在問題,為用戶提供電池健康管理建議,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這些場景化服務的升級,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也推動了車企從傳統的“賣車”商業模式向數據服務型企業的轉型,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
重塑效率的重要依據
目前,在汽車產業鏈中,供應鏈與生產制造的智能化程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意見》要求,開展人、企業、城市部件等基礎數據治理,形成城市基礎數據底座。這使得車企能夠獲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產能、庫存、物流等關鍵數據。通過區塊鏈技術,車企可以實現供應鏈溯源,清晰掌握零部件的生產、運輸、庫存等環節信息,有效降低供應鏈風險。
在汽車生產制造環節,結合工業互聯網數據,車企能夠實時了解生產線上的設備運行狀況、原材料消耗情況等,從而優化排產計劃,推動“按需生產”模式。當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車企可以迅速調整生產計劃,減少庫存積壓,提高資金周轉效率。通過數據共享,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協同更加緊密,能夠實現生產計劃的精準對接,縮短新車上市周期。從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再到上市銷售,整個流程的效率大幅提升,使車企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在汽車后市場服務領域,數據共享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4S店、維修廠等可以通過共享車主的維修歷史、保險理賠數據,為車主提供預防性維護建議。當系統監測到車輛的剎車片磨損接近警戒線時,及時向車主推送剎車片更換預警信息,避免因剎車片過度磨損而導致安全隱患。聯合保險公司開發“UBI車險”,根據車主的實際駕駛行為(如駕駛里程、駕駛習慣、急剎車次數等)來確定保費,實現了車險定價的個性化和精準化。這不僅降低了車主的保險成本,也提高了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
政策推動的“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機制,打破了車企與第三方服務機構之間的數據孤島,促進了數據的流通與共享。各參與方能夠根據自身需求獲取和提供相關數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一機制的建立,激活了萬億級汽車后市場,為汽車后市場服務的精細化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動了汽車后市場從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向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經營轉變。
《意見》明確“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授權運營”,為合規數據流通機制的構建提供了政策依據。車企可以通過數據交易所獲取脫敏后的交通數據,這些數據經過專業處理后,可用于開發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或智慧城市出行解決方案。將公共交通數據與車輛導航系統相結合,可推出“多模式出行規劃”功能,為用戶提供包括公交、地鐵、共享單車、駕車等多種出行方式的最優組合方案,幫助用戶合理規劃出行路線,避開交通擁堵,提升出行效率。這一功能不僅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也為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產業重構的希望所在
現階段,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汽車智能化、智能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公共數據在汽車電動化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優化電池管理和充電設施布局上。通過分析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習慣、行駛里程等數據,車企可以精準了解用戶的充電需求,優化電池管理系統,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在充電設施布局方面,結合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密度等數據,政府和企業可以科學規劃充電樁的位置,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解決新能源汽車用戶的“里程焦慮”。
智能化是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方向之一,而公共數據則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要素。交通路況、駕駛行為等數據,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車企可以利用這些數據,訓練自動駕駛算法,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復雜的城市道路環境中,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根據實時交通數據,自動規劃最優行駛路線,避開擁堵路段,提高出行效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預計到2030年,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將超60%,L3級以上自動駕駛功能將在更多車型上得到應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帶動車載軟件、數據服務等新增產值千億元,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車聯網讓汽車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成為萬物互聯的一部分。通過接入公共數據平臺,汽車可以實現與交通基礎設施、其他車輛以及互聯網的實時通信,信息共享,提前預警潛在的危險,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而車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可以讓汽車獲取交通信號燈、道路施工等信息,優化行駛策略。智能網聯汽車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控制、在線升級等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數字化時代,公共數據的開放應用正深刻地改變著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推動汽車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加速進化,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出行體驗與消費模式。
目前,汽車消費價值鏈也正在公共數據的影響下發生重塑。傳統的汽車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車環節,如今,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提高,汽車后市場服務的價值日益凸顯。軟件升級、數據服務、個性化定制等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車載軟件的升級服務,獲得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體驗;車企通過提供數據服務,如車輛健康監測、駕駛行為分析等,為車主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增強用戶粘性。這種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變,拓展了汽車消費的邊界,推動汽車產業向服務型經濟轉型。行業人士認為,這將加速汽車業由傳統要素驅動向“數據要素驅動”的轉變,加速智能汽車成為助力人們美好出行生活的“新物種”。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