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領域在此次方案貼息范圍,種類包括汽車購置、車輛保險及維修。
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且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的全部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對應符合條件的累計消費金額30萬元)。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貼息政策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成本,有效提升消費能力,將促進汽車銷量增長。
AutoFinance研究負責人劉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政策相當于另類“國補”。此前,也有地方曾推出“政銀企”聯動開展購車貼息促銷政策,這相當于另類“地補”。“國補”和“地補”組合貼息,將更有力地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7月初,吉林省商務廳發布公告稱,擬定于2025年7月15日至8月31日期間,開展“政銀企”聯動購車貼息促銷,對個人消費者在省內貸款購買傳統燃油或新能源乘用車新車予以支持。對個人消費者購車貸款額度在20萬元及以下的,按照標準為辦理5年期貸款(含信用卡分期)金額的10%予以貼息,貼息優惠用于減免消費者貸款購車利息支出,上限不超過15000元,超出部分由消費者自行承擔。
中汽協8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823.5萬輛和182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產銷增速較前六個月分別擴大0.2個和0.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7月是汽車傳統銷售淡季,但今年表現出“淡季不淡”的汽車銷售特點,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9.1萬輛和259.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4.7%。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稱,從行業市場環境看,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行業綜合整治“內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企業新車型持續投放,助力車市平穩運行,同比實現增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