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續高溫,醫院門診因心慌、手抖、消瘦來就診的患者有所增多。32歲的唐女士最近兩個月總覺得心慌、手抖,體重下降了4公斤,但飯量反而比之前更大。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代謝內分泌科門診,唐女士告訴醫生她原本以為是天氣太熱、工作壓力大所致,但同事提醒她脖子有點腫,所以來醫院檢查。對此,副主任醫師葉朝陽提醒,夏季高溫、疲勞、免疫調節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臨床中,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認為心慌、乏力是天氣炎熱或工作勞累所致。尤其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更容易忽略這些信號,等到出現明顯消瘦、持續心悸甚至并發癥時才就診,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近年來,全球甲亢發病率上升,其中20至40歲女性最為多見。為什么夏季甲亢高發?有三大誘因需警惕。
第一是高溫應激:持續炎熱會激活交感神經,加重甲亢的心悸、多汗癥狀;第二是紫外線影響,有研究發現,強烈日照可能觸發自身免疫反應;第三是飲食變化,夏季海鮮攝入增加,過量碘攝入可能成為誘因。
葉朝陽提醒,以下這些癥狀別當成“天熱難受”。持續心慌,安靜狀態下心率>100次/分鐘,夜間平臥時自己能聽到心跳;異常怕熱,在空調房仍大汗淋漓,與周圍人形成明顯對比;體重銳減,1個月內下降超過正常體重10%就要警惕;神經興奮如手抖,端碗時筷子明顯抖動,焦慮易怒如常因小事大發雷霆。
甲亢的特征性表現還有眼球突出、脛前黏液性水腫(小腿皮膚增厚如橘皮)、甲狀腺腫大(頸部增粗,觸摸有震顫)等,其中老年甲亢癥狀常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消瘦或房顫,容易漏診。有數據顯示,甲亢因癥狀不典型,早期不易識別,整體誤診率達16.8%,患者首診科室以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為主。
預防甲狀腺疾病,要從日常點滴做起。首先是飲食管理,雖然不要“談碘色變”,但過量或不足都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其次是規律作息,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和連續高強度工作。再次是心理調適,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影響免疫系統。
同時,要注意定期篩查,自測晨起靜息心率,>90次/分提示控制不佳,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篩查。
甲亢雖常見,但可防可控。如果出現心慌、手抖、異常怕熱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檢查。對于正在治療的患者,規范用藥、定期復查是關鍵。(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黃倩)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