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37歲的李蘭(化名)近5年來一直服用網上購買的通便藥,本以為在通便的同時還能瘦身,卻沒想到一旦停藥,便秘更嚴重,甚至出現了大便潛血陽性,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腸鏡檢查結果為結腸黑變病。“輕信廣告擅自濫用網購通便藥,可能會讓含瀉藥成分的產品毀了腸道健康。”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表示。
上述患者李蘭,身高168厘米,體重65公斤,本處于較為健康的體重范圍,但她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還想瘦5公斤。她通過互聯網了解到,某種通便藥在促進排便的同時還可以瘦身,便網購回來,堅持每天服用,并長達5年之久。
近一年來,李蘭發現,一旦停藥,便秘就接踵而至,并且便秘情況更加嚴重,只能依賴開塞露勉強通便。更糟糕的是,體檢時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進行腸鏡檢查后,結果被診斷為“結腸黑變病”。
什么是結腸黑變病?面對李蘭的疑問,該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解釋,結腸黑變病是以結腸黏膜黑色素沉著為特征的非炎癥性腸病,主要與長期服用蔥醌類瀉藥有關,本質是結腸黏膜固有層內巨噬細胞積聚大量脂褐素。結腸黑變病無遺傳性,以往多見于老年人,至今確切病因尚不清楚。該病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主要有腹脹、便秘及排便困難,少數患者有下腹部隱痛及食欲欠佳等,部分患者有低血鉀、低血鈉、低血鈣現象。偶見水腫性結腸狹窄,較多伴發結腸癌、腺瘤和息肉。
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便秘、下腹脹痛等,內鏡下可見結腸黏膜呈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著,呈現顆粒狀、網格狀等形態改變,還可能并發息肉,累及直腸、乙狀結腸甚至全結腸。雖然該病本身為良性,有自我恢復可能,但容易伴發結腸息肉、結腸癌等嚴重并發癥,需定期進行腸鏡復查。
至于李女士的結腸黑變病是怎么引起的,申月明分析,可能與長期坐辦公室有一定的關系,久坐本就易致腸道蠕動減慢,而她為減肥濫用通便藥,沒有意識到長期依賴藥物的危害。一些刺激性通便藥,靠刺激腸道神經促排便,短期用或許能快速通便,但若是長達數年的依賴,則會讓腸道神經“變遲鈍”,腸道自主蠕動功能持續衰退,形成“不吃藥就無法排便”的惡性循環。同時,藥物成分在腸道不斷沉積,引發腸黏膜黑色素沉著,催生結腸黑變病。
預防結腸黑變病,申月明建議,要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多攝入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保證充足溫開水攝入,避免久坐,多注意鍛煉、增加運動量,維持良好心態。若遭遇嚴重便秘,不要盲目自行服藥,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檢查、用藥。(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朱文青)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