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山西省太原市2019年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雙百工程”走進迎澤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現場傳統手工藝人們展示了木偶戲、面塑、木版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孩子們紛紛體驗各類非遺項目,感受古老藝術的魅力。
當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木版年畫展示體驗區前圍滿了學生。傳承人現場教學,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并印刷多幅已經刻好的木版年畫作品,贈送給學生。
絳州木版年畫發端于宋金,興盛于明清。木版年畫實用性廣泛,題材多根據當地群眾欣賞與使用的需要,包括門神、八仙慶壽、麒麟送子等。(記者張怡 編輯 周璟)
努力踐行曲藝人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熱情和百倍信心,使自身所從事的曲藝事業發揚光大。
當"非遺"元素遇上現代生活,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本月,大運河文旅季——第十一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將給你答案。
“非遺”文化進校園 傳承從娃娃抓起,9月9日,山西省太原市2019年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雙百工程”走進迎澤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現場傳統手工藝人們展示了木偶戲、面塑、木版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孩子們紛紛體驗各類非遺項目,感受古老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