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陽江8月17日消息(記者羅世偉)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廣湛高鐵陽江北站智能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地下綜合換乘中心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為陽江北站項目年底建成投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湛高鐵陽江北站智能交通樞紐工程項目位于陽江市空鐵新城片區—高鐵綜合城區組團內,總投資額約7億元,市政公共配套工程總用地面積52542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4536平方米,建設道路總長6.092千米。

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中交四航局供圖)

施工效率與綠色環保雙驅動 破解土方開挖難題

項目建設工期緊,施工任務重,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需在兩個月內完成近90萬立方米的基坑土石方開挖,為后續施工搶出關鍵時間。“場地中間高、四周低,最大開挖高度近30米,加上雨季降雨頻繁,土壤含水量激增,給開挖施工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中交四航局項目負責人佘偉強回憶道。

為啃下基坑開挖這塊“硬骨頭”,中交四航局項目部迅速調集近150臺挖機、運輸車輛投入作業,200余名施工人員輪班值守,24小時不間斷施工。“最高峰時日均開挖量達3萬立方米。”佘偉強說。而土方清運的“堵點”也隨之顯現——原有棄土場容量有限,嚴重制約出土效率。中交四航局項目部主動對接地方政府、銀嶺管委會及村委,反復協商后終于在銀嶺園區爭取到可容納150萬立方米的新棄土場,單日最高出土量穩定在3萬立方米,徹底打通了運輸鏈路。

項目現場地質條件復雜,中風化巖、微風化巖如“地下鎧甲”般嵌在土壤中,傳統爆破不僅成本高、污染大,還可能影響鄰近的高鐵站施工。面對施工難題,中交四航局項目部迅速組建技術攻堅小組,經過研究分析,改變了原來的傳統機械破除施工方案,同時,通過多次試爆并優化爆破參數,不斷調整施工方案細節,最終采用“液氧氣體爆破+炮機解石”組合方案,單日破巖最高達3000立方米,確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而且避免了原來傳統機械破除施工產生的有害氣體、粉塵等污染物,減少了碎石亂濺,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爆破產生的噪聲,成功實現“靜音開山”。與此同時,中交四航局項目部在國道沿線設置減速帶、水馬臨時通道,出入口配備全自動洗車槽,設置揚塵噪聲監測設備進行實時預警,確保施工全程符合環保標準。

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中交四航局供圖)

工藝優化助推項目節點建設安全高效完成

由于地下換乘綜合中心的建筑規模較大,涉及超長混凝土結構施工,極容易產生大量有害裂縫,進而影響主體結構的承載力與安全性。因此,保證結構混凝土澆筑質量極為重要。傳統通常采用設置后澆帶的施工方式,即在基礎底板、墻、梁等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

然而,后澆帶澆筑需要28天的等待期,“項目工期緊,工程建設規模大,不允許我們等這么長時間,既然傳統工藝不適用,我們就必須尋求新的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效率與質量。”中交四航局項目總工程師王偉說道。

項目成立技術攻關小組,經過查閱多方資料,結合主體結構特點和地質條件,最終采用跳倉法施工工藝。簡單地說就是將地下室主體結構劃分為棋盤狀的若干區段,其中,為了控制外墻裂縫,分別設置了先澆段和填倉段。借助先澆筑的混凝土結構對相鄰新澆筑混凝土的約束作用,有效限制混凝土膨脹變形、防止混凝土收縮裂縫出現,并實現不同施工段的平行流水施工。

方向確定后,技術攻關小組考慮結構受力、溫控要求和預留洞口等因素,將整個底板劃分成28個形狀大小不一的施工倉格,并對這些倉格進行編號,有序引導澆筑施工開展。“對比后澆帶澆筑,跳倉法施工節約了差不多30天的工期,又減少了一半的施工接縫,真正實現了質量與效率提升。”王偉介紹道。

AI“智慧之眼”筑牢施工安全防線

“項目高峰期有700余名工人同時作業,6座塔吊在空中穿梭,交叉作業的安全風險大,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通過深入研討,采用AI技術手段實現項目現場施工‘全天候監控、全方位預警’。”中交四航局項目安全總監譚萬林介紹道。

為實現對工地建設情況的遠程、精準掌控,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在關鍵區域安裝了AI視頻監控系統。這些分布在各個角落的“智慧之眼”,能24小時捕捉動態:塔吊吊鉤是否精準對位、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腳手架搭設是否合規……一旦檢測到未佩戴安全帽、違規操作等不安全行為,系統立即發出警報,提醒相關人員及時糾正。

“通過運用AI視頻監控系統,打造智慧化工地,讓現場安全管理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預防’,真正實現了對施工安全的全方位、立體化管控,為地下室主體結構的建設筑牢安全防線。”中交四航局項目總監譚萬林說道。

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鐵路交通系統和城市交通系統換乘問題,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具有重要意義,為陽江再添一座融灣新門戶、產業新高地,進一步推動陽江市更好承接大灣區輻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點,實現綜合實力新躍升。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