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21日消息(記者張順鵬)10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興寧市委、興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央廣網廣東頻道協辦的“興寧鴿飛向世界——‘媒體+’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廣州舉行。這場以產業為核、以“媒體+”為媒的盛會,不僅奏響了興寧鴿產業升級的新序曲,更翻開了縣域特色產業借助“媒體+”邁向全球化發展的新篇章。

活動現場,來自多個省份的行業專家和企業領軍者齊聚一堂,共探肉鴿產業發展新趨勢,為興寧打造“中國鴿業之都”注入強勁動力。

浙江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進行主題分享(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浙江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以《鴿產業科技進步在廣東省的特殊意義》為題進行分享,從產業現狀、科技賦能、未來發展等方面,為興寧鴿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在分享中,盧立志首先肯定了廣東省鴿業的領先地位。他指出,廣東省鴿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出欄量占全國一半以上,而興寧作為廣東鴿業的重要產區,貢獻了全省近七分之一的肉鴿出欄量,在全國占比達9%。

“一個縣能達到如此大的產量規模,科技的支撐作用至關重要。”盧立志強調,廣東鴿產業不僅產量可觀,在產業鏈延伸上也頗具優勢,烹調與加工品種豐富,鴿子飲食文化底蘊深厚,加工技術更是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宣傳部門對鴿產業發展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媒體+”模式助力產業發展,多重利好因素疊加,讓鴿業成為廣東畜牧業的重要支柱。

談及科技對廣東鴿產業的推動作用,盧立志表示,無論是育種技術、營養技術,還是養殖技術、疫病防控技術的進步,都為廣東肉鴿行業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他從基因圖譜繪制到田間育種實踐,系統解析了科技如何為鴿種業賦能,并指出這些技術方向將為興寧鴿品種改良與性能提升提供關鍵支撐。

隨后,盧立志介紹了國家鴿種業的發展近況。他提到,近年來,我國鴿種業在新品種培育上取得顯著進展,技術層面也實現了明顯突破。在養殖技術領域,已制定發布肉鴿飼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及地方行業標準;育種技術方面,除傳統養殖技術外,分子生物領域的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研發工作有序推進;此外,在繁殖技術(性別鑒定、光照制度)、營養搭配、疫病防控以及加工技術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以加工技術為例,其發展不僅能提高鴿產品附加值、豐富產品風味、擴大銷售半徑,更能有效緩解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為鴿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盧立志對加工技術的重要性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廣東在鴿產業相關科技項目投入與人才培養方面,已實現全國領跑。

針對興寧鴿產業未來發展,盧立志提出兩點關鍵建議。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既要加強科技研發投入,也要重視人才培養,通過集聚省內外專家力量,共同為興寧鴿產業攻克技術難題,進一步提升產業科技含量;二是加快培育新品種與創建新品牌,他特別強調產品加工的重要性,建議興寧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域辨識度的鴿產品新品牌,挖掘并弘揚獨特的鴿子飲食文化,讓“興寧鴿”品牌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更具競爭力,推動興寧從“鴿業大縣”向“中國鴿業之都”穩步邁進。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