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在北海市海洋局的組織下,15萬尾由本地企業自主繁育的東星斑魚苗在鐵山港區石頭埠附近海域放流預定海域。這是北海市首次開展東星斑魚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動,預計1年后增值3000萬元,對增加本地漁民收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次放流的魚苗由北海海潭灣種苗開發有限公司、北海晨軒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西中瑩科工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企業聯合繁育并捐贈。“放流魚苗平均體長6—10厘米,一年后約七成以上的魚苗可長至每尾約0.5—0.7公斤的商品魚。按當前野生東星斑市場零售價近300元/公斤計算,放流魚苗將為本地漁民帶來可觀收益。”捐贈企業相關負責人林光松介紹,這批魚苗完全在本地孵化、培育、標粗長大,對北部灣海域水文環境適應性更強,有效克服了以往外購魚苗易出現應激反應和高死亡率的問題。
東星斑作為市場價格較高的名貴魚類,其魚苗繁育技術曾長期是北海市的短板。過去,養殖企業需高價從廣東、海南等地購買魚苗,且存在適應性差等問題。近年來,在北海市海洋部門的有力指導和支持下,以北海海潭灣種苗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本土企業成功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了東星斑魚苗本土孵化與育苗的歷史性突破。(記者曹麗媛 通訊員陸威)
編輯:滕艷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