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承接不是簡單的成本競爭,而是制度創新、產業生態與營商環境的系統競爭。

10月17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海南)在海口開啟,這座自貿港省會城市交出了亮眼答卷:簽約57個項目、總金額200億元,分別占全省總數的一半左右。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與國內產業梯度轉移的浪潮中,海口之所以能成為企業投資興業的“優選地”,根源在于其疊加的自貿港政策優勢、扎實的產業基礎與優質的營商環境形成的“組合拳”,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堅實支撐。

一、海口是產業轉移的“政策高地”

自貿港政策優勢,是海口區別于其他產業承接地的核心優勢。

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的關鍵節點,海口作為核心承載區,正在聚力打造自由便利開放之城,其政策紅利并非單一維度的補貼激勵,而是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優勢,精準契合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需求。

加工增值30%免關稅政策的逐步落地,成為吸引制造業項目的關鍵抓手。2024年來,海口全力推動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攻堅工作,多項創建指標領跑全省。為讓政策“東風”吹向更廣產業領域,海口還將加工增值試點政策拓寬至醫藥、醫療器械、食品加工、珠寶加工、裝備制造等多行業。

在海口綜保區國際商品交易展示中心,世界國際品牌發展委員會亞太工作委員會主席高仁特意駐足政策展板,就該政策細節與園區工作人員深入交流,這一政策帶來的關稅紅利正是眾多企業關注的核心。在生物醫藥領域,齊魯制藥、海南維力醫療等企業已通過政策試點嘗到甜頭,這一政策對半導體、高端裝備等產業同樣極具吸引力。深圳市城市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經理楊發智直言,正是看中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公司計劃在海口建設貿易集聚地,且園區成熟的土地指標讓項目落地更有底氣。

政策的疊加效應更讓海口脫穎而出。生物醫藥領域,“樂城研用+海口生產”的聯動模式,結合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520余種創新藥械“中國首用”的優勢,形成了從研發、臨床到生產的完整閉環。在考察中,這里的產業配套與研發支持舉措吸引了從事生物醫藥的考察團成員重點咨詢。海南本土企業果然(三亞)企業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少孟的感受更為直觀,其服務的300余家省內外企業中,海口高新區和綜保區因政策與環境優勢成為落戶首選“香餑餑”。

此外,面向數字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海口疊加自貿港跨境數據流動等政策,吸引了元數人工智能等企業落地,推動新業態快速成型。而此次考察中企業密集的咨詢互動,更印證了政策疊加形成的產業吸引力。

二、海口有承接轉移的“堅實平臺”

承接產業轉移絕非“空殼承接”,需要完善的產業生態與堅實的載體支撐。

海口經過多年培育,已形成以四大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并通過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著力補鏈、延鏈、強鏈,全產業鏈的布局思路,讓原材料、零部件、研發設計、市場服務等各環節協同發展,形成了“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良性循環。

在生物醫藥領域,海口已構建起從研發、生產到出口的完整鏈條;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已集聚風電裝備、船舶修造、航空維修等企業,形成從零部件配套到整機制造的初步體系;數字經濟領域則覆蓋了大數據、人工智能、跨境服務等關鍵環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鏈主企業在湘瓊產業園形成集群效應,東湖高新海口生物城以細胞基因治療為核心集聚上下游企業,充分證明了海口產業鏈對轉移項目的吸附能力。

園區載體的專業化發展為產業轉移提供了核心支撐。海口四個重點園區分工明確、特色鮮明:江東新區聚力壯大現代服務產業集群;高新區聚焦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綜保區依托“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等政策,在國際貿易、先進制造等領域形成集群;復興城則成為數字經濟企業聚集地,這種專業化布局,讓不同類型轉移項目都能找到最合適的發展空間。正如楊發智所言,海口園區的成熟配套與產業定位,與企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三、海口有護航發展的“營商溫度”

如果說政策優勢與產業基礎是承接產業轉移的“硬支撐”,那么營商環境就是“軟實力”,直接決定了項目落地的效率與企業發展的信心。

高效的政務服務大幅縮短項目落地周期。海口高新區推行的“一站式服務”讓考察企業印象深刻。在東湖高新生物城,面對企業提出的落地幫扶疑問,園區工作人員明確回應將提供從選址、審批到運營的全流程專人跟進服務,這種服務模式與“企業秘書”制度一脈相承,共同構建起高效服務體系。元數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時,園區主動牽線物流資源;醉牛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簽約后預計10月底竣工,這些“海口效率”的案例,在考察中通過企業與園區的互動得到進一步印證。

此次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的豐碩成果,以及考察中企業強烈的落地意愿,不僅是對海口承接能力的肯定和對海口服務效能的認可,更彰顯了其在區域產業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全島封關運作的歷史機遇下,海口以自貿港政策為引領、以堅實產業基礎為依托、以優質營商環境為保障,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實現了“量質齊升”。未來,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產業生態的持續完善、服務效能的不斷提升,海口必將成為更多優質產業轉移項目的“目的地”,為海南自貿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來源: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

編輯:蔡文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