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加裝電梯、物業管理、文明養犬 武漢三部民生條例明年起同步施行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一戶申請即可啟動”,小區公共收益需單獨開戶、定期公示,養犬登記免疫實現“一站式”服務且不收費……

10月30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武漢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條例》《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武漢市養犬管理條例》三部地方性法規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三部條例聚焦群眾普遍關心的居住品質提升、小區治理優化與文明養犬管理,從立法層面完善制度設計,是武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民生難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實踐。

加裝電梯

從政策引導到法治保障

多舉措破解“啟動難”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為群眾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此次出臺的《武漢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條例》,將此前的政策文件升級為地方性法規,明確“一戶申請即可啟動”加裝電梯征求意愿工作,大幅降低啟動門檻。

為減輕居民負擔,條例提出“多條腿走路”的資金支持方案:居民可協商分攤費用,也可提取住房公積金,政府將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在審批效率上,將建立“一門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協同機制,壓縮審批時限,避免群眾“多頭跑”。

值得關注的是,條例還創新提出“成片推進”加裝電梯模式,通過集中申報、集中辦理審批、集中采購、統一維護保養等方式,降低建設和運行成本,提高加裝電梯工作效率;后續管理將推廣“連片托管”,由專業機構負責日常運維和定期維保,同時鼓勵保險機構推出電梯安全責任保險,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全覆蓋摸底居民需求、搭建社區協商平臺等舉措,推動服務從“被動審”轉為“主動幫”,讓更多老舊小區居民圓“電梯夢”。

物業管理

聚焦“錢、權、責”

強化黨建引領與透明監管

物業管理直接關系千家萬戶的居住體驗。修訂后的《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突出黨建引領,明確建立健全社區(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協調聯動機制,鼓勵黨員參選業委會委員,推動治理重心下移。

在居民最關心的公共收益管理方面,條例規定公共收益須以物業管理區域為單位單獨開戶設賬,并每半年公布收支情況,保障業主知情權與監督權。為提升決策效率,條例推行業主決策電子投票系統,有效解決傳統業主大會“召開難”問題。同時,條例設立應急物業服務規則,防止新舊物業交替期間出現服務空白;鼓勵設立維修養護日常金、購買保障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安全的保險,為小區設施的長期維護提供資金保障。此外,物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制度的建立,將有助于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市場環境。

此外,條例還鼓勵物業行業轉型,支持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慧管理,推動物業服務向養老、托幼、家政等領域延伸,打造“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新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養犬管理

分區管控+便民服務

平衡養犬需求與公共安全

隨著市民養犬需求增長,規范養犬行為、平衡不同群體權益成為城市管理的新課題。修訂后的《武漢市養犬管理條例》旨在引導依法、文明養犬,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社區環境。

條例的一大亮點是實行分區管理制度,將全市劃分為重點管理區和一般管理區。重點管理區不僅包括原有的限養區域,更將各新城區的城市化管理區域納入其中,在此區域內個人養犬每戶限養一只。同時,明確規定機關辦公區、醫院、學校教學區及宿舍區等場所禁止養犬,全市范圍內禁止飼養、出售烈性犬和大型犬(導盲犬、助殘犬除外)。

為方便養犬人,武漢將推行犬只“免疫+登記”一站式便民服務。市公安機關將會同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定期公布犬只免疫、登記的便民服務點,實現犬只免疫、登記在同一場所辦理,并取消了原條例中繳納養犬管理服務費的規定。

針對不文明養犬行為,條例明確了遛犬要牽繩(1.5米以內非伸縮繩)、主動避讓他人、即時清理糞便等行為規范,并要求在電梯等密閉空間為犬只佩戴嘴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公安機關將牽頭建立快速投訴響應機制,對違規行為加強執法監管。

“三部條例的出臺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在立法過程中,通過媒體公示、基層調研、征求代表和專家意見等多種方式,廣泛吸納民意民智。”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制定配套細則、開展宣傳培訓和執法檢查,確保條例落地見效,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通訊員王曉珊)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