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仁和坪鎮業產坪村,73歲的鄭大爺突然暈倒在家,言語不清。就在家人驚慌失措時,一個身影及時出現,為老人抓住了寶貴的“黃金救治時間”。

產坪村開展“救”在身邊急救知識科普和應急科普技能培訓。

這位施救者是該村村委會書記彭業濤。當天,他正在村里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聽聞鄭大爺突發疾病,立即趕到現場。

“當時老人靠在椅子上,臉色不好,說話含糊不清。”彭業濤回憶,他運用所學的應急救護知識,結合向家屬詢問的情況,初步判斷老人疑似突發腦卒中。

山區急救,時間就是生命。彭業濤一邊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一邊立即聯系仁和坪中心衛生院,詳細說明患者癥狀和具體位置。

由于轉運及時,鄭大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鄭大爺的兒子感激地說:“多虧彭書記懂急救,來得又快,不然這荒山野嶺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在五峰山區,這樣的生命接力并非個例。今年4月4日下午,五峰鎮茅坪村78歲的獨居老人熊奶奶突發急癥。村醫胡醫生接到老人子女電話后,立即驅車趕往現場。發現老人血壓處于高危值、語言表述不清、行走不穩后,胡醫生當機立斷,親自駕車將老人送往縣中醫院,后又轉運至縣人民醫院。因救治及時,熊奶奶最終康復良好。

據統計,類似的成功救治案例在五峰各個鄉鎮已有約12例。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張正在織密的山區生命保護網。

如今在五峰,每個村有一支5人以上的“生命先鋒隊”,隊員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村民志愿者,掌握實用的急救技能。他們每人配備了一個標準化急救包,包含心肺復蘇呼吸面膜、繃帶、三角巾、防滑止血帶、常用急救非處方藥物等基礎急救物資。此外,隊員們還配備了適應山區環境的“定制裝備”,如便攜哨子可在信號盲區進行緊急呼救,手繪的“山區急救流程圖”讓操作步驟一目了然。為讓急救時間不耽誤在路上,每個村都確定了至少一輛志愿急救車,確保遇到突發狀況時可配合鄉鎮救護車進行接力轉運。

裝有三角巾、繃帶、止血帶等基礎急救物資的急救箱,配備到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各村。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衛健局負責人說,從志愿者及時響應,到志愿急救車接力轉運,再到與專業醫療力量無縫對接,讓原本步行需要幾個小時的山路縮短至1個小時以內,山區百姓生命健康的急救安全,更有保障了。(記者龍華)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