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自發自還頻現高信用低利率 專家:掩蓋風險
2014-07-22 09:50:00 來源:新華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曄君)今年,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青島等10個地方政府試點債券自發自還,此舉被視為我國推進地方政府舉債市場化的重要探索。從6月底以來,廣東、山東地方債自發自還已陸續開始招標發行,但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廣東、山東目前發行的地方債均出現利率低于同期國債的怪現象。業內認為,地方債利率低于國債,是一種非常反常的情況,顯示出非市場化因素對目前地方債自發自還的影響,地方債風險在利率中未完全體現,未來應該把發債主體納入信用評級。
6月23日,廣東省首個啟動自發自還地方債券招標發行工作,發行額度為148億元,分別為3.84%、3.97%和4.05%,也略低于同期國債。山東省財政廳7月11日公告,當日招標的五年、七年、十年的地方政府債總額137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3.75%、3.88%、3.93%,較招標前日同期限國債利率分別低20個、21個、20個基點。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表示,按照常規,地方政府信用等級比國家要低,而且地方債的流動性也比不了國債,融資成本應該比國家高,但是現在利率卻低于國債,明顯不太正常。利率是債務信用、風險的反映,現在的地方自發自還利率并沒有反映出相對于的市場風險,應該有一些非市場因素在起作用。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指出,不排除一些承銷商出于完成考核任務、維護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拉到更多財政存款等多種因素的考慮,會有意壓低發行利率。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也認為,一些明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現象,往往是行政干預的結果。不排除一些地方可能要求當地國企、銀行去購買所發債務,再通過稅費優惠、政策傾斜給予補償,但這種明顯不是市場自發的,掩蓋了地方債風險問題。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則表示,也可能為了在推行初期獲得地方政府支持,減輕地方政府的利息負擔,相關部門于是將地方債利率調得較低。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此前廣東、山東發行的地方債均獲得了AAA的信用評級,但并沒有發布發債主體——也就是當地政府信用評級。根據此前財政部的地方債自發自還相關債券信用評級的指導意見,要求試點地區只需進行涵蓋各期限(五、七和十年)地方債的綜合性評級;意見并未提出要對發債主體進行評級。
“按照以往發債經驗來看,既要對債務本身有評級,還需要對發債主體有評級,其中發債主體評級更加重要,畢竟誰發債誰來還。比如,很對國家購買美國國債,并不是因為美國所發的債務信用等級高,更多的是因為它是美國政府發的債。”謝太峰說。
在扈志亮看來,待地方債自發自還較為成熟之后,發債主體也應該進行評級。在實行地方債自發自還的情況下,對發債主體進行評級的好處主要是能夠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同時使地方債利率有所差異,增強地方債的市場化程度。
編輯:馬天宇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