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財經評論 > 正文
財政部將代發260億地方債 評:逐漸探索市場化發債方式
2013-09-03 11:31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
【導讀】財政部將發行26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以解地方還債燃眉之急。9月3日11點,經濟之聲評論:緩解地方償債壓力需建立長效機制。
央廣網北京9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財政部網站昨日公布,根據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安排,財政部決定代理發行2013年地方政府債券,將發行260億元地方債。其中江西、貴州、北京、內蒙古、山西的額度分別是63億元、50億元、46億元、56億元、45億元。本期債券票面年利率是4.34%,比上一期同期限債券利率上升5個基點,中標利率繼續走高。
審計公告表明,從1979年至今,土地出讓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還債來源。2011年對全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顯示,12個省、307個市、1131個縣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債務資金量占37.96%。
“買地償債”的一個最直接后果就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房價高度綁定,從而增加房地產調控的難度。有消息說,在償債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近期多個地方政府醞釀上調基準地價。輿論擔憂,這會抬高未來土地出讓底價,進而為地價進一步上漲提供動力。
由地方債擴張衍生的另一個可能的后果是,隨著過剩產能遲遲難以消化,銀行不良貸款率上行,會造成地方政府融資成本上升,甚至影響銀行信貸的可獲得性。這將大大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基于這些原因,地方債被很多人看作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風險之一。盡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不久前公開說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占GDP的比重仍在安全范圍內,但是一些專家還是擔心局部地區和項目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把地方的融資成本降下來。所以,需要財政部加大代地方政府發債的力度和規模。但是,這些都不能作為長久之策。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對此做出評論。
財政部即將發行260億元地方債的票面年利率是4.34%,比上一期同期限債券利率上升5個基點,中標利率繼續走高。這是不是表明目前融資成本難度有所加大?
葉檀:這個是說明融資的成本是有所上升的,但是上升的幅度并不太大,因為最近我們看到社會融資總量其實在下降,銀行的貸款的權重在上升,整個來說社會的資金還是比較緊張的。而且這一次財政部發的債主要是在一些非沿海地區,經濟并不是太發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的基點有所上升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將新發260億元地方債相比我國地方債總額來說,并不是一個大數目,對于緩解地方償債壓力來說,也是杯水車薪。但是相關報告顯示,從2011年到今年,大量地方債進入還款期,城投債風險可能會集中爆發。從實際情況看,償債期高度集中有沒有誘導局部風險爆發的可能?
葉檀:我想它之所以發行將近300億的地方債,這是一個嘗試,地方債此前財政部也代理發行過,現在繼續代理發行,它是繼續的嘗試,其實它有幾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通過發行地方債,為未來地方債的證券化的發行做一個鋪墊。第二個,發行地方債是未來繼續打通地方債跟社會融資之間的一個渠道,現在由于地方債的期限快要到了,所以繼續發行地方債對于緩解迫在眉睫的壓力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們確實也看到這次發行的地方債它的數量并不能太大,說明它即便是緩解某些壓力,作用也是有限的,我想最主要的是進行一種嘗試,通過這種嘗試逐漸探索出以后市場化的、常規性的發行地方債的辦法。
編輯:李靜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