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過頭稅” 呵護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
2015-05-07 17:15:00 來源:央廣網
【導語】國家稅務總局表態,今年不對新興業態全面查稅,不為經濟運行增添任何不利因素。5月7日《央廣財經評論》關注:不收“過頭稅”,呵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稅務總局表態,今年不對新興業態全面查稅,不為經濟運行增添任何不利因素。從上個月開始,不少地方的稅務部門相繼約談了轄區內的電商企業。這一舉動給以電商為代表的創業群體帶來了一些焦慮,甚至有一些從業人員擔心,將面臨一場查稅風暴。針對這種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專門下發意見強調,各級稅務部門今年內不得專門統一組織針對某一新興業態、新興商業模式的全面納稅評估和稅務檢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堅持依法治稅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對處在起步階段、規模不大但發展前途廣闊、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經濟形態,要嚴格落實好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扶持政策,堅決杜絕違規收稅現象。《意見》同時要求,各級稅務機關要依法依規加強稅收征管,嚴禁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超越權限多征、提前征收或者減征、免征、緩征應征稅款,堅決防止和嚴肅查處收“過頭稅”、空轉、轉引稅款、突擊征稅等違規行為。不為經濟運行增添任何不利因素。確保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擴大消費、促進科技創新、鼓勵創業就業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不為經濟運行增添任何不利因素。
有了國家稅務總局的新政策,電商們就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新政策給以電商為代表的創新者們帶來了哪些利好?在最新下發的意見中,國家稅務總局專門表態,今年不對新業態組織檢查,實際上,根據媒體的報道,稅務系統每年都會組織稅收專項檢查,選擇一定行業進行全面納稅評估和稅務檢查。國家稅務總局這次的明確表態,能起到哪些作用?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對此進行評論。
石磊:它主要強調的是不專門針對新興業態,因為在這之前,到底對電商要交了多少稅、要不要交稅、在哪些環節上應該交稅,到底存不存在這個應交而未交的情形,議論紛紛導致大大小小的電商都心存憂慮,不利于它們自主就業、從這個角度說,國家特別強調不單獨針對電商新興業態,不是說所有的納稅單位都不需要檢查。常規的稅收檢查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強調針對某些新興的商業業態。再有,信號本身釋放出的更多是利好消息。目前的情形下來,整個宏觀經濟形式不是很好,如果在稅收征管的客體和稅收結構不是很明確的情況下,特別針對某一些新興業態來進行稅收檢查,勢必對這個目前整個市場運行狀況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另外事實上政策已經很明確了,它主要是三種稅收:一是分制稅、二是營業稅、三是所得稅,所得稅從2006年以來已經形成了一些比較穩定的征收方式,總體上還是用比較低的稅率來支持新興業態的發展,粗放階段還需要用適當的稅收政策來進行扶持。
至于增值稅和營業稅,因為營業稅現在作為服務業主要的稅收,在總體上“營改增”大環境下,實際上免增對于它來說是比較好的扶持措施。增值稅增收的成本非常高、非常難增,在流動過程當中,如果針對小額免增的話,其實對國家稅收造成的損失并不是很大,對于鼓勵這些創業活動、增加就業、活躍市場有更多的好處。所得稅增的其實是不高的,而且減半增收實際上對它們也是更大的利好。
經濟之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李克強總理今天上午視察中關村,體現出管理層對創新和創業的重視。如何用稅收政策來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個月開始,一些地方的稅務部門開始約談電商企業。這讓業內產生了一種焦慮。國家稅務總局最新下發的意見給大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之前電商們的這種焦慮是如何產生的?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春蔚對此進行分析。
張春蔚:我舉一個數據,之前淘寶公布過電商百家城市,以深圳為例,2013年全市網購金額高達889億元,占整個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兩成。實體經濟當中,有多少家門店已經不堪房租的上漲?所以我想這個話題背后,其實蘊含著網商今后到底會不會收不收稅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網商都不收稅,蘇寧、一號店等都是交稅的,它就會覺得這是不公平競爭。
經濟之聲:對于電子商務來說,現在還沒有專門性的稅收法規進行管理。一些沒有實體店、沒有進行稅務登記的商家,現在游離在稅收體制之外。有觀點就認為,在各地稅收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很多稅務機關希望在電子商務等業態上擠出一些水分。國家稅務總局的意見中提到不能收過頭稅,也是為了防止這種沖動。從稅收的角度來講,要呵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應該對這些新興的業態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張春蔚:其實稅務部門表明兩個態度,第一有約談,約談的核心是了解數據,必須基于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制定合理的稅收方式。第二,表態是目前暫不增收,給大家吃了定心丸,但是未來一定是會增收的,這一點其實大家不要有太多僥幸的私心,但是到底是B2C模式、C2C模式還是很基本的稅免、有一定免增額度,這一點值得大家更多考慮,但是問題是淘寶能不能把自己的數據和稅務總局共享,它所有的分析數據可以對每一個城市進行量化。過去的十幾年中,對于網商已經有最夠多的傾斜,包括淘寶自身都希望通過天貓獲得更多基于網商數量級的增收的管理稅,稅務部門有同樣的想法。問題是怎么收,是收人頭稅還是基于一個比例,還是說是一種示范性的增收。這樣一個話題討論的背后,不是應對眼下,而是應對將來,是否做好準備。尤其是那些不斷買賣信用的企業,到最后就會面臨“吆喝”換來稅收壓力,那么就沒有人肯花那么大的成本和力氣賺這些“吆喝”了。
經濟之聲:雖然說現在我們在鼓勵電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是從這個國家層面,稅收層面的支持力度已經是給了非常大了,未來我們應該怎么樣建立一個比較好的創新環境,管理部門和社會大眾包括企業主體都應該做一些什么?
張春蔚:我是覺得對于做大的企業,實際上分兩條腿走路了,有些屬于品牌創新,像一些設計師品牌就應該有一些產業傾斜,尤其是C2C模式當中,網商還需要更多的培養,但是那些銷量已經達到一定級別、自己有實體店,甚至有的規模非常龐大的,這個時候適當有一定稅收的試點也是可行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B2C模式當中的管理是可以介入到我們所說的稅收一個環節。但是不是針對所有的網商全面征稅,還是應該放開來看,但是有一點,網商的未來一定會進入稅收管理的,不會像現在處在一個不好管理、每一次試探性詢問都會帶來行業性恐慌的情況下。
編輯:高夢蝶
關鍵詞:創業;網商;稅收;電商;業態;政策
2015-05-07 09:27:00
2015-05-06 07:20:00
2015-04-30 13:4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