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 宓迪)8月12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發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兩項貼息政策是財政金融協同支持提振消費的又一次創新探索!必斦扛辈块L廖岷在1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記者關注到,目前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多家金融機構已發布公告積極響應。
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利率為年化1%
政策實施期限1年
對于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的主要內容,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介紹,貼息的支持對象為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基本可覆蓋普通居民各類日常生活性消費以及相對支出規模較大的重點領域消費。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重點領域消費,以5萬元消費額度為上限進行貼息。
在貼息利率方面,此次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利率為年化1%,大體相當于目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貼息計算基數為借款人在政策執行期內使用個人消費貸款支付的符合條件的消費匯總金額。
在政策期限方面,政策實施期限1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可享受該貼息政策。政策到期后,可視實施效果研究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范圍。
“從今年9月開始的一年時間里,無論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購置家具家電或手機電腦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者是旅游、養老、生育、教培、醫療等服務消費,只要是在相關機構獲得了消費貸款,其中實實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多筆消費可以疊加享受。”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于紅在1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
于紅還詳細介紹了具體規則:對于單筆5萬元以下的消費,按照實際金額計算貼息,多筆疊加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以享受貼息1000元;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為上限來計算貼息,也可以多筆疊加,加上小額消費的貼息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貼息是3000元。
貸款經辦機構
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
據了解,《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規定的貸款經辦機構包括全國性或跨區域的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5家業務規模相對較大的消費金融公司等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同時,為擴大政策覆蓋面,鼓勵地方財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對其他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貼息支持。
央廣財經記者關注到,兩項貼息政策發布后,包括六大國有行在內,多家金融機構發布公告進行了積極響應。
其中,工商銀行表示,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該行依據《關于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印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相關要求,正在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財政貼息工作。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
工行還提醒,該行辦理上述貸款貼息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沒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機構、人員代為辦理,請廣大客戶謹防各種形式的詐騙,保障財產和信息安全。
建設銀行發布關于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公告稱,該行積極響應并嚴格執行《關于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有序開展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相關工作。自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客戶進行貼息。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
除了6家國有大行以外,浙商銀行亦發布關于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工作的公告稱,該行將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的組織實施工作。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要求的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
招聯消費金融發布公告表示,其根據《關于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及相關要求,依法依規積極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相關工作,助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辦理流程,推動政策盡快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
據悉,兩項貼息政策設計都遵循了簡便易行的原則,貼息資金的申請、審核等工作,均由貸款經辦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來完成,力求最大限度地減輕借款人的操作負擔。
對于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具體操作,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于紅在13日的發布會上介紹,借款人在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簽訂相關貸款合同的同時,只需要增加一個操作,就是要授予貸款經辦機構相關權限,允許其識別貸款發放賬戶或者指定賬戶的交易信息。對于已經簽訂的貸款,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等方式來取得借款人的相關授權。貸款經辦機構將根據實際消費的情況,按照政策規定的貼息比例、貼息上限等要求來計算財政貼息金額,在定期收取貸款利息的時候,直接扣減由財政承擔的貼息資金,借款人可通過短信、手機APP等方式知曉享受財政貼息的具體情況,不需要其他額外操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