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中區花生喜獲豐收(遼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在沈陽市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的田野里,成片的花生長勢喜人。大黑崗子村村民袁文良穿梭田間,忙著采收花生,飽滿的果實從泥土中拔出,裹挾著清新的泥土氣息,袁文良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作為當地特色產業,大黑崗子鎮的花生雖為常見品種,卻憑借“規模+品質”雙優勢脫穎而出。全鎮花生種植面積近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0%。依托獨特的砂質土壤,這里產出的花生顆粒飽滿、口感醇厚,自2009年大面積推廣種植以來,當地先是以規模筑牢產業基礎,不僅積累了選種、田間管理等成熟經驗,還逐步實現種植到采收的全程機械化,目前全鎮花生采收機械化率已達100%。今年全鎮花生預計總產量達11000噸,穩定的產量與優良的品質,直接轉化為村民手中實實在在的收益。
遼中區花生喜獲豐收(遼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家種了20多畝花生,今年長勢特別好,畝產能到800多斤,一畝地能掙2000多塊,純收入也有1000塊左右。”袁文良笑著算起收益賬。而可觀收益的背后,是暢通無憂的銷售渠道。袁文良提到,花生采收后拉回家曬三到四天,待水分降至12%—13%,各地收購商就會主動上門,“彰武的、黑山的、阜新的,還有本地的收購商都會來,一到賣花生的時候,路上全是收花生的車,特別熱鬧,根本不愁賣。”自2019年種花生以來,他見證了“大黑花生”品牌的成長。
如今,花生已成為大黑崗子鎮一張亮眼的產業名片。從畝產800斤的豐收圖景,到“不愁賣”的銷售紅火;從機械化作業的高效便捷,到“大黑花生”品牌的持續打響,這顆小花生不僅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更激活了鄉村產業活力,為當地鋪就了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增收路與鄉村振興路。(來源:遼中區委宣傳部)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