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訴答文書“示范卷”書寫為民服務“暖心卷”——遼寧法院“兩狀”示范文本推廣應用一線觀察

10月15日,深秋時節的北國,氣溫即將降至冰點。

記者走進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67類紙質版示范文本整齊擺放于桌面,二維碼隨處可見,引導員耐心細致地指導當事人填寫。

另一邊的會議室里,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關院領導、立案庭庭長正在精心授課,中基層法院分會場通過大屏清晰顯現,全省法院第二批示范文本第5次培訓會正式拉開帷幕。

自2024年3月首批11類民事糾紛示范文本在全國法院試行,遼寧高院黨組深入貫徹,創新構建“組織統籌、科技賦能、協同聯動、實效落地”推廣模式,推動示范文本在全省法院落地生根、見行見效。

今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全國律協聯合印發的第二批67類示范文本正式施行。遼寧法院推廣應用示范文本是否順利?在方便群眾訴訟、實質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帶來哪些變化?探索出了哪些先進經驗?帶著疑問,記者走進遼寧多家法院一探究竟。

從案件“立不立”到司法服務“好不好”——“這張狀子能讓俺說明白話”

清晨,西崗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大門剛打開,就迎來了第一位當事人趙德海。

“俺想打官司,把欠俺的錢要回來,但俺啥都沒準備!壁w德海龜裂的雙手焦急地比劃著,顫抖著在紙上寫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原來,趙德海是聾啞人,這是他第一次起訴。朋友借錢不還,自己又請不起律師,被逼無奈的他直接到法院討說法。

“別急,我們有現成的要素式起訴狀,我來教您填,填完就能立上案!薄耙淮巴ㄞk”工作人員孫薇拿起筆,在趙德海的話下面“接力”。一來一回中,兩人的對話寫滿了兩頁紙,要素式起訴狀也順利填寫完畢。

“謝謝,這張狀子能讓俺說明白話。”在遼寧,像趙德海這樣受益于示范文本的群眾越來越多。

據遼寧高院立案一庭庭長鄧繼林介紹,遼寧省案件結構呈現出“一多一突出”的特點:勞動爭議、金融借款、物業服務等與群眾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矛盾糾紛多,當事人訴訟能力不均衡現象突出。

對于群眾而言,起草起訴狀無疑是個技術活!斑^去,一道無形的‘文書壁壘’將不少尋求公平正義的人拒之門外。現在,示范文本通過要素式引導,將專業的法律術語體系轉化為規范化表格,讓公平正義從程序第一步就開始彰顯!编嚴^林說道。

“示范文本推廣應用以來,當事人省事,法院也省心!蔽鲘弲^法院立案庭庭長林慧賢邊巡查立案大廳邊向記者介紹,示范文本通過條分縷析、清晰易懂的“填空式”模板,明確訴訟請求如何列明、事實與理由如何陳述,規范訴訟表達,有效解決了當事人不知告什么、不知如何告的難題,減少訴訟材料補正次數,從源頭上減少當事人因訴狀要素不全多次奔波的情況。

在多家法院的立案大廳,記者看到了示范文本創意宣傳與教學視頻、當事人等候區的紙質版示范文本、律師桌前的示范文本操作指南、立牌上的示范文本二維碼……可以說,示范文本無處不在。

據遼寧高院立案一庭副庭長程敏介紹,遼寧三級法院在訴訟服務大廳專設示范文本展覽區和填寫區,組建專門指導團隊,專項培訓業務骨干、青年干警在訴服窗口“一對一”指導當事人填寫,邀請法律援助律師、法學專業志愿者等社會第三方提供援助,實現精準調取、“一站式”填寫生成。

“您帶了傳統訴狀?挺好。我們現在推出了要素式起訴狀,您稍等幾分鐘,機器掃描一下就能轉換。”在西崗區法院的智能系統自動識別下,一份傳統訴狀很快就轉化為了結構清晰的要素式起訴狀,當事人當場完成了修改。

除此之外,遼寧法院還深挖全國法院“一張網”智能功能,將示范文本二維碼嵌入全省法院文書模板,立案后自動生成“兩狀”示范文本使用指南,引導當事人利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提供的智能輔助服務規范填寫。

7月14日至今,遼寧全省法院67類起訴狀示范文本應用率超過90%,促進立案質效提升,訴訟服務滿意率達94.29%。

從“各執一詞”到“焦點共識”——“定分止爭的靶心愈加明顯”

“窗口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我填示范文本,方便我們通過先行調解第一時間得到賠償!庇浾咴诖筮B市中級人民法院遇到了前來致謝的投資者王女士等5名當事人。

誰能想到,一個月前,眼前這位興致高昂的王女士還在為Z公司虛假陳述導致投資損失一籌莫展。

“一窗通辦”窗口工作人員受理案件、規范材料并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將案件迅速流轉至證券糾紛專業調解團隊。特邀調解員都怡如第一時間聯系Z公司,依據對應式辯駁工作要求引導Z公司填寫答辯狀示范文本,針對王女士的訴求逐一回應。

“通過法院定向培訓,‘兩狀’示范文本已經是我得心應手的辦案工具了!闭勂鹫{解過程,都怡如娓娓道來:先是對比起訴狀和答辯狀,再是快速固定“有無監管部門的認定、處罰”“原告交易情況”等無爭議事實,僅圍繞“被告是否存在虛假陳述行為情況”“虛假陳述的重大性”“虛假陳述與原告交易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等爭點問題展開溝通。

最終,這批小群體性的證券虛假陳述系列糾紛批量性、一次性化解,王女士一行5人滿意而歸。

“大連法院將示范文本應用、先行調解引導兩項核心工作制度化納入‘一窗通辦’事項清單,構建起‘一窗通辦+示范文本+先行調解’一體化運行機制,讓示范文本為調解審判‘把脈定向’。”大連中院立案一庭庭長安靜說道。

在都怡如的辦公桌上,厚厚的示范文本堆成了小山。

“調解員在案件調處中結合起訴狀、答辯狀開展爭點前置梳理,定分止爭的靶心愈加明顯!倍尖缃榻B,對調解不成的糾紛,直接將調解階段形成的標準化文書轉化為庭前會議提綱,實現調解訴訟無縫銜接、文書資源高效復用。

再將視線轉向鞍山法院。

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孟麗鴻坦言,通過深入調研,鞍山中院發現在傳統審判模式下,訴答環節的文本不規范常常導致解紛效率低下,爭議焦點分散導致反復多次開庭。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和遼寧高院的指導下,鞍山法院開啟訴答文書規范化試點工作。”據鞍山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趙林介紹,示范文本推廣應用后,鞍山法院建立起“示范文本+書狀先行+庭審優質化”工作機制,實現由地方探索到最高標準的深度銜接。

王強是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的當事人,案子敗訴了,他卻連連對法官表示感謝,用他的話說是“輸得心服口服”。王強告訴記者,通過法官庭前釋明和微信群里的書面往來,他能及時了解原告的想法和證據,“鑒定結果再一出,不用開庭我心里也對賠償金額有了預期”。

“示范文本就像訴訟導航,跟著‘走’能省時省力到達目的地!痹摪赋修k法官陳妍解釋道,鞍山法院利用示范文本推動庭前釋明權行使及心證公開,將矛盾沖突精準、透明地呈現在當事人面前。利用示范文本梳理爭點,讓當事人在要素式庭審中窮盡手段,杜絕因當事人在下一程序中“打補丁”而使“案-件比”增加。

庭審優質化正是從示范文本、書狀先行、爭點整理前置、全流程釋法等“小切口”新型庭審技術入手,為定分止爭提供一套貫穿庭前、庭審和判后的解決方案。

在遼寧法院,像這樣結合示范文本創新審判工作機制的生動實踐還有很多。

從“法院先行”到“問需于民”——“這是一份司法服務‘打分表’”

“本來只想主張醫藥費和修車費,沒想到法院還幫我們爭取到了交通費、營養費等賠償款。”出租車司機張宇,是示范文本的受益者,也是推廣者。

今年9月5日,鞍山市鐵西區人民法院法官李雨坤接手了一起出租汽車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案。專門負責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的李雨坤在順利結案后并沒有松口氣,她想到出租車司機作為交通事故高發群體,在賠償糾紛中長期面臨訴請不明確、賠償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能否借助示范文本為同類案件裁判提供參考?

為此,鐵西區法院向交管部門、保險行業協會等單位宣傳推介示范文本,并將該案件的裁判規則做成示范調解文本,發給全市的出租車行業調解組織參考。

“示范文本不像法律條文那么難懂,不管是司機還是保險公司,一看就知道自己該咋做、能拿到多少賠償。有了它,我們同行的很多糾紛就能直接調解了,省錢又省力。”現在,張宇在同事中已經成為示范文本的“宣傳員”。

“第二批示范文本新增的‘糾紛解決方式意愿’欄,通過傾聽當事人真實需求,引導當事人提前明確解紛意愿,更順暢地將適宜的案件分流到綜治中心、行業調解組織。”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院長王迪談及如何保障群眾需求時說道。

除當事人外,法院也始終關注律師群體的聲音與需求。

示范文本是否會增加工作量、影響工作質效?這是遼寧瀛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舒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7月15日,遼寧高院與省律協召開座談會,鄧繼林對此作出了回應:示范文本通過要素式、表格化設計助推爭點歸納前置化、爭點識別類型化、爭點表述規范化,幫助律師省去重復擬定基礎內容的時間,把精力集中到案件核心法律分析、證據梳理、權益主張論證等專業領域。

“這是一個從不想用到喜歡用、不情愿到離不開、被動使用到主動想用的過程!爆F在,劉舒有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示范文本助力律師更好了解法院審判思路,輔助厘清爭議焦點,更精準準備訴訟材料,全面準確表達觀點,更充分發揮律師在調解、庭審中的專業優勢。另一方面,示范文本為法律職業共同體提供了“統一標尺”,通過統一常見案件的文書格式和證據要求,減少因個人寫作習慣差異造成的溝通成本。

面向律師,遼寧法院始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走訪律所,開展座談會、推進會等方式,廣泛聽取來自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仲裁機構及一線律師的意見;邀請優秀青年律師在立案大廳定期值班,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包片指導其他律師。

“示范文本記載了群眾的切實需求,這是一份司法服務‘打分表’。”遼寧晟通律師事務所的楊晨是一名新手律師,獲悉示范文本推廣應用后第一時間進行學習,并向法院提議,考量當事人的訴訟主張,除以示范文本為基礎性參考外,還應參考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訴訟材料。

這些來自社會群體的真實反饋,使遼寧法院持續深挖示范文本的應用效能,助推司法服務真正做到務實為民。

在遼寧法院,記者深切體會到示范文本的推廣應用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文書革新,更是司法理念和審判機制的系統性重塑。人民法院正將司法改革的力度轉化為司法為民的溫度,可感可及的公平正義正在一份份示范文本中得以彰顯。(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人民法院報記者 孫林林)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