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田野間覆蓋著一層晶瑩的霜,寒氣逼人。

早上六點多,寬甸滿族自治縣紅石鎮長江村64歲的汪德會準備妥當,背上大塑料筐,帶上自制的摘繭工具,和女兒女婿一起走出家門,上山摘繭。

山,離家不遠。山上有汪德會經營的40畝柞樹和80畝板栗樹!10月初收板栗,接著摘柞樹繭,前幾天開始摘板栗樹上的蠶繭,得忙到下個月初! 進山的路,鋪滿落葉,踩在上面,沙沙作響。提起蠶繭價格,汪德會格外高興:“今年可貴了,收購價每斤35元,板栗樹上結的繭個大、質量好,一斤還能多賣三五塊錢!

柞蠶不長在柞樹上,怎么跑到板栗樹上了?“我是從去年開始嘗試板栗樹放蠶的,發現效果不錯,今年只放了900個蛾,能收2000多斤蠶繭,加上1萬多斤的板栗,一樹兩收。”作為蠶農兼栗農,汪德會心里清楚,養蠶收益可比板栗高得多。為了方便摘繭,他特制了能伸縮的工具,長長的桿子,頭上一個鐵彎鉤,舉起長桿,對準樹上掛著的繭這么一勾,裹著樹葉的蠶繭就穩穩地摘了下來!耙惶炷苷100多斤繭,等過幾天樹葉落光了,樹上只剩下蠶繭,就看得更清楚了。” 望著剛泛黃的樹葉,汪德會細數今年收成:柞樹收了1300多斤繭,加上栗樹的,能有17萬塊吧。

“近幾年,板栗價格走低,為提高收入,栗農開始嘗試在板栗樹上養蠶,目前看,收益比較可觀!笔∞r科院蠶科所寬甸縣柞蠶科技特派團團長馬彥輝副研究員經常下鄉指導,在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團等項目支持下,今年病蟲害防治較好,蠶卵成活率高,產量明顯高于去年。

“一個蛾能多收六七兩蠶繭”,10月22日,楊木川鎮金安村胡成海家的屋地上,堆著剛采收還裹著樹葉的蠶繭。他家40畝柞蠶場,40畝板栗園,產蠶繭3000斤,已經賣了9萬元,就剩下這二三百斤。 除了板栗樹養蠶,在蠶科所專家指導下,他還嘗試了蒿柳養蠶。 “蠶小苗期在蒿柳上養,營養足、成活率高。”8月中旬放秋蠶,10月中下旬摘繭,忙兩三個月10多萬元就到手了,胡成海感嘆:“上哪找這好活兒,累點也值得!

“寬甸縣柞蠶養殖面積60萬畝,產量7000噸,直接經濟產值4億元!笨h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蠶業技術服務部部長宮艷虎說,近幾年,縣里通過板栗養蠶、蒿柳破蟻等技術推廣,助力蠶農增收、助推蠶業健康發展。

“我們的蠶蛹一般賣到北京、山東和東北三省,批發價最高每斤60元!庇赖殒偵咸俗哟宓慕,父輩就從事蠶繭收購,在當地小有名氣,年收購量20萬斤,家里新建兩個大型倉庫,堆滿一筐筐蠶繭,就連冷庫也擺得滿滿當當。“現在能實現一年四季售賣,春節前價最高,合適的時候就出手!保ㄟ|寧日報記者 孔愛群 查金輝)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