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救人者質樸的話語道出了東極島漁民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海上遇險,有難必救。
“如果說中國人有一份愛,那就是大愛無疆。”
8月8日,電影《東極島》全國上映,講述中國漁民在日軍槍口下冒死營救英軍戰俘的故事。在浙江舟山路演現場,來自東極島的兩位大哥被邀請上臺完成了一個跨越83年的同框,并獲得全場掌聲。
東極漁民后代飛身入海救人
近日,浙江舟山東極東福山島上演驚險一幕。兩名上海游客岸邊散步時不慎失足跌入海中,情況十分危急。就在這時,附近民宿業主王裕斌、楊小平聞聲火速趕到岸邊,沒有絲毫猶豫,楊小平抓起救生圈縱身入海,王裕斌緊隨其后跳入救援。
事發時,東福山海面風力達9級到10級,王裕斌和楊小平頂著風浪游向落水者,拼盡全力將他們拖向岸邊。此時另一位大哥楊賢鋒也躍入海中加入救援,三人合力將兩名落水者成功救上岸。經檢查,兩名獲救游客除輕微嗆水外,并無大礙。
“什么都沒想,每個島上的人都會去救人的。”“救人”兩個字,早已刻進東極漁民的骨子里,成了一種本能。
跳海救人的兩位大哥與電影《東極島》主演握手 (圖片來源:浙江日報)
風急浪高,海上救人需要專業能力,更需要莫大的勇氣。通過視頻畫面,我們可知其中的兇險。然而,救人者卻選擇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施救,這樣的壯舉讓人感動和欽佩。
《東極島》主創:中國人骨子里就有這種韌性
電影《東極島》取材自二戰時期發生在中國舟山海域的一段真實歷史,講述了1942年,一艘載有1800多名英軍戰俘的日本貨輪“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島附近被潛艇擊沉,上千名戰俘被封鎖在船艙內,命懸一線。危難之際,東極島上的漁民,不顧風高浪急與生命危險,毅然駛向深海救人。
影院里展示的《東極島》海報
這部影片不僅將侵略者的罪證清晰呈現于銀幕,更深刻展現了中國普通百姓在危難時刻彰顯的善良與擔當。它讓跨越國界的人性之光穿越時空,在現場熠熠生輝,引發觀眾對歷史的沉思和對人性光輝的共鳴。
演員朱一龍談到他所飾演的角色時表示,因為漁民們深信“海上落難人必救”,所以才會義無反顧為落難者打開生門。“我覺得中國人骨子里就有這種韌性!”
吳磊飾演漁民少年“阿蕩”,他說:“當時的中國漁民們手無寸鐵,都敢冒著槍林彈雨去拯救無辜的、素不相識的人,勇氣和精神值得后輩學習。希望這段歷史可以被更多人了解。”
參與救援親歷者后人:歷史永遠不會“沉沒”
東極鎮原鎮長吳布偉告訴記者,他的爺爺吳其生是當年參與救援的親歷者,他對這部影片感觸頗深。“影片把我們中國漁民全力以赴,舍生忘死營救384名英軍戰俘的歷史故事展現了出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吳布偉邀請全國的觀眾朋友來到東極島,“永遠銘記歷史。里斯本丸號會沉沒,但歷史永遠不會‘沉沒’。”
幸存者與舟山營救人士合影,吳其生為后排左三(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不少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熱淚盈眶。有觀眾為漁民們在驚濤駭浪中救人的血性而感染,有人為“中國人字典里從沒有見死不救”的擔當而動容。舟山本地的電影愛好者宓妤霖對這部影片非常推薦,她告訴記者,電影《東極島》以精心制作的聲畫光影,在歷史的“海面”下,點燃人性的光芒。“我想舟山漁民勇敢營救英軍戰俘這樣的壯舉,值得被全世界看見。”
現場觀影的舟山觀眾們(央廣網發 普陀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是因為這部電影,才第一次聽說這段歷史。”20歲的大學生曹同學說,看完預告片,她特意查閱了許多相關的資料,增加了對這段歷史的了解,也堅定了到影院觀看的想法。“在我們以前的抗戰敘述中,對這段歷史的介紹似乎并不多。這部電影讓更多人有機會去了解這段歷史細節,也讓更多人看見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
“電影里那些普通中國百姓展現出的是一種骨子里的英雄主義,他們不是超人,而是憑著一種源自內心的善良、勇氣與正義感去行動。”劉女士被影片中的情節深深打動。
背后是善良
是代代傳承的精神力量
“什么都沒想,每個島上的人都會去救人的”,冒險救人者質樸的話語道出了東極島漁民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海上遇險,有難必救。這種信念,背后是善良,是代代傳承的精神力量。這種信念不光是個人認知,更是一種集體意識。
當電影《東極島》的救人細節在現實中上演,當精神在時空中穿越代代傳承,善良純樸與見義勇為展現著人性的光輝,也是我們中國人始終尊崇的道德風尚。
為舟山漁民的善良勇敢點贊!
感受力量
傳遞真相
傳承精神
一起為身邊的英雄,點贊!
來源:央廣網綜合央廣網浙江頻道、央視新聞、浙江新聞、網友評論等
記者:楊正弘
本期編輯:程茜 文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