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
“十五五”時期,將重點辦好哪些事?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對于這場重磅發布會上的干貨內容,我在現場為大家梳理。
關鍵點1:一個總體判斷
“危中有機,危可轉機”。關于“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總體判斷,《建議》強調,大國關系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同時,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風險挑戰增多。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因此,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表示:“十五五”時期,既要乘勢而上,又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把各方面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關鍵點2:一個再造產業
在發布會現場,我印象最深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透露,未來10年,將再造一個產業,即中國高技術產業。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具體提及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新育新”之時仍要“固本升級”,傳統產業是當前我國產業體系的“基本盤”,增加值在制造業中占比80%左右。《建議》提出,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化工、機械、造船等行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等舉措,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初步估計未來5年會新增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能和民生紅利。”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更是道出關鍵所在,“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關鍵點3:一個明確信號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更加開放的環境。關于“十五五”時期的開放工作,《建議》從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體來看,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怎么開放?一句話來概括,商務部負責人表示,“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另外,還有一句話值得關注,在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方面,我們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
關鍵點4:一個需要優先補上的短板
當然,要夯實全局發展根基,就必須聚焦當前關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優先補上的最大短板。《建議》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關鍵點5:一個重要標志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就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相應的謀劃。
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人作出表態,未來5年,中國人口的人均預期壽命將從現在的79歲再提升1歲,達到80歲左右。同時,將進一步加強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協同配合,穩定二級醫院運行,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以人員和服務下沉基層為重點和導向,大力發展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幫扶協同協作關系,推廣和推行巡回醫療、移動醫療和遠程診療,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在家門口附近得到便捷高效、相對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分級診療取得更顯著進展。
我們走過“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即將迎來“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跑好“十五五”這一棒,實干為要,你準備好了嗎?

晶采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凈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杰輝
剪輯:徐樂佳(實習)
設計:李自然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