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塑強“樂業山東”服務品牌,推動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省委編辦、省發改委等14個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塑強“樂業山東”服務品牌構建高質量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健全“5+5+1”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為核心,全面升級就業創業服務網絡。

“5+5+1”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是指在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機構(站點),依托一體化“數智服務”模式,為高校畢業生、農村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退役軍人、重點關愛人群五類群體,提供形式多樣、優質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讓“家門口就業”“指尖上服務”成為山東就業市場的新標簽。

健全從省級到村級五級“就業服務圈”

《實施意見》提出,健全從省級到村級的五級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從省級層面來看,黃河流域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濟南)與青年就業創業基地(青島)將同步崛起,濟南、青島、煙臺的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速提質,形成服務區域戰略的人才集聚高地。

市級服務載體正朝著“15分鐘可達”目標邁進。依托政務服務大廳升級就業創業服務辦事平臺,將“15分鐘就業服務圈”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未來,市民在社區菜場、便利店附近就能找到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的“就業服務站”。而縣、鄉、村三級將進一步通過新設場所、融入窗口、嵌入站點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發揮現有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便民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的職能作用,通過“樂業之家”“社區微業”“樂業服務直通車”等,把創業就業服務送到“家門口”、遞到“手心上”。

為五類群體量身定制服務平臺

針對不同群體的就業創業需求,《實施意見》提出為高校畢業生、農村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五類群體“量身定制”服務平臺。

面向高校畢業生群體,打造校內外“無縫銜接”的就業平臺。到2028年底,山東將實現省內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平臺全覆蓋;并通過在各市設立青年就業創業賦能中心,校地聯合建設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等,暢通校內外就業資源渠道。

為重點關愛人群實行“定制化支持”:在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開辟殘疾人創業專區和殘疾人創業園地;聚焦女大學生、居家就業創業婦女、生育再就業女性等群體需求,實施“巾幗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開設老年人就業服務“綠色通道”等。

“數智服務”賦能就業創業網絡搭建

線上場景服務與線下實景體驗深度融合,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施意見》明確依托一體化“數智服務”模式開展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省級將建集中就業信息資源庫,推動就業與社保、勞動關系等業務協同,實現與公安、民政等部門數據共享,動態更新數據,提升分析能力。

全省統一就業公共服務平臺將與全國平臺互聯互通,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自主創業等“一網通辦”;省級公共招聘平臺將開發智能分析功能,精準匹配人崗需求,同時聯動省內外高校和社會招聘機構,拓寬崗位來源。還將建設“數智就業”服務區試點,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培育特色服務品牌。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就業”應用場景,覆蓋政策申領、就業管理等領域,推進就業數據“回流”基層,支持“大數據+鐵腳板”服務模式,提升就業失業監測預警和政策評估能力。(記者 齊靜 通訊員 于岱江)

編輯:劉佳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