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市正式印發《支持微短劇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出涵蓋企業落戶、創作拍攝、人才引進、出海傳播等六大類扶持政策,最高單項獎勵達400萬元,目的在于推動微短劇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面向東盟的微短劇產業核心區。
政策明確,對新注冊的微短劇企業,年度營業收入達30億元以上的可獲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年度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數量全國前五且營收超30億元的企業,獎勵金額提升至400萬元。
在拍攝制作方面,企業在南寧市屬景區公園取景可免門票及場地費,作品植入南寧城市元素超50%,且已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并在主流平臺上線播出,經審核符合要求,每集可獲5000元補貼,單部最高10萬元。
解讀:我國微短劇市場正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有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攀升至505億元,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34.3億元,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風口之下,杭州、鄭州、西安等不少省會城市紛紛頒布相關利好政策,從資金支持、資源傾斜、基地建設等方面為短劇發展提供支持。
南寧入局并不算晚。憑借自然風光、美食文化、多元的人文底蘊,以及不可復制的性價比優勢,南寧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微短劇產業生態。一個例子是頭部企業,總部位于南寧的廣西山海星辰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已位居全國短劇行業第一梯隊,2024年短劇市場份額位列全國前三,月均票房超3.5億元,爆款率達40%。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4月,《南寧市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發布,其中在微短劇領域,對符合標準的微短劇產品、企業和基地制定現金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制作企業開放南寧市管轄的公園、綠地等場所用于拍攝。
此次新政印發,則是繼續真金白銀抓風口,不僅是支持微短劇企業落戶、拍攝制作,還支持企業出海,對當年短劇出口營業收入達2億元的企業,按當年出口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二進行一次性獎勵,最高獎勵不超過60萬元。
城市加碼微短劇產業,除了看好這個未來千億級的市場外,還有更大的價值。“微短劇的創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這使得其成為一種輕量化的宣傳模式。”廣西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中心主任李志雄對媒體表示,微短劇的微縮化敘事更具吸引力,社交屬性更強,打開了地方文旅宣傳的“新世界”。
今年6月,廣西發布《2025年“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創作“微短劇+文旅”作品超過100部,廣西微短劇產業總收入超過50億元,帶動打造一批現象級景點(景區),擦亮廣西文旅品牌,帶動旅游消費增長,推動“微短劇+文旅”生態全面升級。
當地專家曾指出,廣西旅游資源豐富,國家A級旅游景區數量眾多,但大部分景區發展未能完全跟上時代,缺少“二次消費”的場景和賣點。推動廣西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必須打好“在地文化”和“情緒價值”兩張牌。
上述行動方案中提到,要以微短劇的場景、角色和劇情為核心,開發實景打卡地、影視主題樂園、沉浸式劇本游等項目,構建“劇內場景+線下體驗”消費鏈條,增強游客參與感和獲得感,讓廣西“好景”火起來。
數據顯示,2024年廣西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62億人次,同比增長13.3%;實現旅游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國內旅游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2025年,力爭全年接待游客10.5億人次、旅游收入1.1萬億元以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