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有望告別野蠻生長
2014-05-22 10:14:00 來源:京華時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倪金節(財經評論員)
昨天,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10省市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這意味著地方債發行朝著市場化路徑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給予地方政府發債的自主權,必須要在“控風險”層面建立制度約束。近日國務院公布的《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指出,“要規范政府舉債融資制度,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應該說,將地方債納入預算管理,是這么多年以來,控制地方債風險最為關鍵的舉措。舍此,地方政府的舉債融資制度也就失去了權責對應邊界。
2007年之后,是地方債規模極速膨脹的時期,地方債從不足5萬億元躍升至2013年末的17.89萬億元。沒有預算管理的嚴格框定,正是過去五六年間地方債規模飆升的直接原因。如果地方債的分類納入預算管理,真能夠得以嚴格貫徹,地方債的恣意膨脹趨勢或能終結。
在沒有預算管理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出于政績的沖動,盲目的大肆舉債,并且“管借不管還”的現象,在局部區域大量存在。特別的,在前幾年“保增長”的壓力之下,不少地方都實施了大量的無計劃舉債,“鐵公基”項目、房地產項目大量上馬。
而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減速,“不刺激”成為新常態之后,要化解這些債務顯得越發艱難。據央行數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正逐步進入還債高峰期,約37.5%的貸款在2013年至2015年內到期。隨著還債期限的逼近,目前無論哪一級地方政府,集中還款風險都是一觸即發。
基于此,接下來更加需要吸取之前沒有預算管理的教訓,謹防出現過去的地方債野蠻擴張。具體操作層面,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債,有必要在制度配套上進一步細化。比如,考核問責機制、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等制度的建設都需要進一步完善。
編輯:宮喜金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