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債務總額6年增加3倍 政府隱性擔保將持續
2014-06-02 10:58:00 來源:新華網 說兩句 分享到:
中國“雷曼兄弟”時刻遠嗎?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之風險,目前為國內金融體系最嚴重的三大風險之一。近幾年來,通過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地方債務得到快速增長。比如,從2007年末至2013年中,地方債務從不足5萬億元上升到近18萬億元。也就是說,在短短6年時間里,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增加3倍以上,特別是近一二年增長更快。如果得不到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不可避免
5月的上海有些悶熱,比天氣更熱的是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大禮堂里舉辦的首屆國際信用研究會議上的氣氛。在這里,來自美國、歐洲、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學者分享了6篇研究論文,這6篇論文由12位國際知名金融學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從全球信用市場研究人士提交的149份論文中遴選而出。
在SAIF執行院長張春看來:“2014年是中國信用市場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信用債零違約現象的打破,代表著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風險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信用風險防范和管理面臨重大挑戰。”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以及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現行的信用評估體制與方法已難以滿足經濟改革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國亟待結合國際市場經驗,開展信用市場的深入研究。為此,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公司在中國成立了學術顧問委員會,邀請SAIF學術委員會主席、院長王江,執行院長張春和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嚴弘擔任顧問,就中國信用市場發展開展學術合作與研究。“穆迪學術顧問委員會在紐約、倫敦都有類似的學術顧問委員會。”穆迪結構融資部董事總經理胡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信用市場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但是,相關的學術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希望將國際經驗與中國投資者進行分享。”
超日債不是雷曼兄弟
3月4日,*ST超日經歷了最為跌宕的一天,各方本已談好的付息方案,在當天上午戛然而止,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當晚,“11超日債”因無力償還8980萬債息,宣布違約,成為我國債市第一個違約案例。
遠在夏威夷大學任教的金融學副教授艾菁聽到這個消息時有些驚訝,但隨之而來的是驚喜和期待。在她看來:“中國終于有第一單信用違約了,這是個好消息,對市場是正面的影響。”和艾菁一樣,張春也對第一單信用違約的發生表現得十分激動。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發布的國內首份《信托公司兌付風險評價報告》就指出:“信托公司兌付風險客觀存在。”彼時,張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產品出現損失而且賠償金額超出信托公司的實際承受能力時,必然會有信托公司打破這種默契,出現兌付問題。信托規模的迅速擴張必然導致違約風險的增加。”超日債印證了張春的判斷,也讓人想起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
2008年9月15日,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次貸危機)危機加劇的形勢下,雷曼兄弟最終丟盔棄甲,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暴露了美國金融業高企的系統性風險。“超日債不是雷曼兄弟,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穆迪亞太區首席信用總監Michael Taylor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超日債的違約是第一次公司債的違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證券市場存在風險。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在這起事件中表現出比以往更加容忍的態度,采取了一種以市場為主導的政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可能發生更多違約事件。”
Michael Taylor進一步分析說:“這樣的預期反映出中國政府立場的轉變,而不是系統風險。中國經濟需要調整,債務杠桿必須要降低。與此同時,去杠桿化也是經濟重組的過程之一,在幾大要素間需要達到平衡,因此需要降低信用增長速度,和一個更好的信用定價包括更好的審核制度。”
編輯:楊雁霞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